工业霸主

238 败家子(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林振华听出在屋里骂人的正是高祖兴,他迟疑片刻,打算暂时回避一下。在领导骂人的时候撞进去,是一件自讨苦吃的事情。谁知,没等他转身,门就打开了,一名外贸部的工作人员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见到林振华,那人问道:“怎么,小林,你要找高部长?”
“呃……高部长心情不好,要不我改天吧。”林振华说着就打算开溜。
“别别。”那工作人员一把拉住林振华,“你赶紧去劝劝部长吧,他现在就看你顺眼。千万别让他生气,他血压高,不能生气。”
“我说,你们惹了领导,不能拿我去当开心果吧?”林振华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俩在门口这一番支吾,屋里的高祖兴已经听见了,喊了一声道:“门口是小林吧?进来吧!”
那名外贸部的工作人员冲林振华扮了个鬼脸,林振华只好无奈地进了门。
屋里并不只有高祖兴一个人,机械委的朱晋文也坐在沙发上。高祖兴满脸怒容,朱晋文的脸上则是一种复杂的表情,有些许的恼怒,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
“小林有什么事吗?”高祖兴看到林振华进来,对他问道。正如工作人员说的,现在高祖兴就是看林振华比较顺眼,虽然正在气头上,但对林振华还是和颜悦色的。
“嗯,也没什么大事。”林振华说道,“只是我们今天接触了一个华侨,他有兴趣回国投资,又担心政策多变,所以,我想替他来向部长打听一下政策方面的事情。”
高祖兴简单地问了几句情况,然后说道:“像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告诉他,完全不必担心,我们[***]人的胸怀是宽广的。爱国不分先后这句话,过去适用,现在和将来也永远都适用。”
“我明白。”林振华道,“我向他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他明天会到展厅来,我想请高部长亲自把这话向他再讲一遍。”
“没问题。”高祖兴说道。
朱晋文在一旁插了一句:“小林,你刚才说,这位乔老先生是打算和你们汉华重工搞一家合资企业,经营范围是废旧金属回收。我想知道,你们一个这么大的重工业企业,怎么搞起收破烂的业务来了?”
林振华嘿嘿笑道:“朱厅长,您可别小看这个收破烂,收破烂也能收出大业务呢。”
“我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说说吧。”朱晋文道。
林振华知道这种事情要想瞒过上级领导是不可能的。未来此事一旦能够办成,大量的二手设备将从海关入境,他不把话事先说清楚,海关是不会放行的。德国人脑子是一根筋,中国人可都不傻,谁看不出这些设备运进来肯定还能派上用场的?
想到此,他便把自己与乔海商量的瞒天过海之计向高祖兴和朱晋文都说了一遍,高祖兴问道:“小林,你们这算是拣洋垃圾啊,这些垃圾拣回来,能用吗?”
林振华道:“高部长,您可不知道,这些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其实旧设备回收翻新是一个非常有利润的行业,只是西方国家的人工成本太高,做不出利润来。把这些东西拉回中国来进行翻新,未来我们拿来自用也好,或者再转卖给第三世界国家也好,都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啊。”
朱晋文道:“这个事情我知道一点,西方国家的设备更新速度也很快,有很多东西用了不久就扔掉了,其实拣回来修一修完全可以用的。高部长,你不知道,咱们有些留学生到了国外,就拣人家扔掉的旧电器来用,都是很好的彩电、冰箱之类,一分钱都不用花呢。”
林振华道:“两位领导有所不知,有些废旧设备的回收,不但不用花钱,反而还可以挣钱呢。像西方国家的一些旧船,如果在他们本国拆解,得到的废钢铁的价值,还抵不上拆解时候付出的手工费用。结果,这些船就一直无法得到处置。如果我们愿意把这些船接收回来,人家还会给我们付钱呢,这叫垃圾处置费。”
高祖兴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些笑容,他对林振华说道:“太好了,小林,你把这个经验总结一下,我们安排人专门调查一下欧洲、美国、曰本市场上的废旧设备情况,多搞几个这样的废旧设备回收公司。让这些资本主义的废旧设备,为咱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点余热吧。”
朱晋文对高祖兴说道:“看到小林,我就想起咱们年轻的时候啊,那时候可真是艰苦奋斗,连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垃圾堆里刨出来回收利用。”
“没错,艰苦奋斗的作风,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高祖兴总结道。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让他郁闷的事情,他拍了拍桌上的一份报告,恼火地说道:“看看小林,再看这些败家子,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这是林振华第二次从高祖兴嘴里听到败家子这个词了,他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让一向脾气还不错的高祖兴如此恼火。他看了看朱晋文,用眼神请示自己是否可以插嘴。朱晋文给了林振华一个肯定的眼神,林振华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高部长,出什么事了,让您这么生气?”
“你看看我们刚刚统计上来的这个单子吧。”高祖兴把桌上的报告递给了林振华。
“我合适看吗?”林振华接过报告,先怯怯地问道。
“看吧。”朱晋文道,“本来对你这一级干部应当保密的,不过,你也不算是外人了。看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林振华这开始翻看手里的报告,原来,这是一份中国代表团在装备展上采购设备的统计表,上面列着各省市区以及各部委与外商签订的各种引进项目的汇总。他翻着翻着,不由得也血往上涌,怒火中烧:“什么!整整52条彩电生产线!这帮人想干什么呢?”
“这还只是这次装备展上的订单呢。”朱晋文轻声地说道,“包括此前各省市和各部委单独与外商签订的协议,今年一年,咱们全国要引进130条彩电生产线,形成年产8000万台以上的彩电生产能力。”
“开什么玩笑啊!”林振华嚷嚷道,“年产8000万台?咱们全国才不到3亿个家庭,这相当于3年时间我们就可以在全国普及彩电了。国内能有这么大的购买能力吗?”
关于各地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的事情,林振华在国内也有所耳闻,但他听说的,只是一些个案,不像高祖兴、朱晋文这样能够站在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现在听到这样的数据,让他也觉得有触目惊心的感觉了。
“要不怎么说这些人是败家子呢!”高祖兴听到林振华的话,大有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不光是这52条彩电生产线呢,还有20多条冰箱生产线,10多条摩托车组装线。总之,什么东西挣钱,大家就一股脑地往上扎,也不怕重复建设。都说咱们国家的外汇短缺,咱们辛辛苦苦,靠着卖石油、卖煤炭才挣来这么点外汇,这群败家子就这样糟蹋!”
“这个,咱们外贸部难道不能干预一下吗?从总量上控制一下,量力而行嘛。”林振华建议道。
高祖兴说道:“我这不正在和朱司长商量吗,我请他们机械委出面来协调一下,最起码,同一个省就不用引进两条生产线了吧?还有,已经有生产线的省市,也不应当再引进第二条线了吧?”
朱晋文摇摇头道:“事情哪那么容易啊。现在讲究简政放权,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各地方现在拥有了读力的投资权,人家想投什么项目,我们只能提出意见,但不能代替人家进行决策。现在各个地方政斧都看中了彩电这个大市场,都想从这个市场上抢利润,别说我们机械委管不了,就是计委来了,也是白搭啊。”
“那就只能让他们引进了?”林振华很白痴地问道。
“还能怎么样?”高祖兴道,“我们外贸部也管不了,现在外贸权也下放了,各地只要有外汇结余,他们想怎么用,我们是管不了的。一个个都是封疆大吏,省委书记亲自到外贸部来谈判,一说就是某某项目是关系到本省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你让我们外贸部怎么敢拦着?”
“好家伙,130条彩电生产线,这建成之后,市场上的彩电该比白菜还便宜了吧?”林振华说道。
朱晋文叹了口气,说道:“如果这130条线能够建成投产,也就罢了,毕竟还能生产出东西来。而事实上,这130条线根本就不可能全部建成。”
“为什么?”林振华有些意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