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游记

第二十四章 似要倾诉一些愁苦事情(2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教学却毫不留情:“手心拿来!”
鲁亮伸出手心,啪啪啪啪的打了五六下,手掌的肿了,但却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李夫子道:“不敬师长,这可是退学的惩罚,但你是初犯,我只打你几下手心以示惩戒,还且问一问你,心中可服?”
鲁亮连忙说道:“学生服,再也不敢妄言。还请先生原谅。”
哼了一声,李夫子转身离去。
鲁亮的脸很是难看,简直快要哭了,只是和柳凭的一句玩笑话,便在李夫子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自己怎么就那么悲催?狠狠瞪了一眼柳凭,不顾周围学子们同情的目光,转身快速离去。
这时祝英台才摆脱诸多秀才们的热情攀谈,来到了柳凭的身边,问着:“刚刚发生了什么?”
柳凭笑道:“发生了一件小事……”
祝英台道:“走吧,今曰无课,我们这就动身去寺庙吧。”
柳凭点头,看了眼旁边的王宏,问着:“仲博去吗?”
“不去……我要好好苦读一番,这成绩,叫我如何面对爹娘呐……”这王宏的表情和刚刚的鲁亮有些相似,也就不好盛邀,任由他去苦读了。
天启书院坐落在扬州的樟郡的郡城,而樟郡最有名的寺院莫过于仁和寺,香火极盛,香客无数,那里的和尚个个被养的肥头大耳,富得流油。而与仁和寺形成对比的,非青山寺莫属。当然了,也要有人知道青山寺这个名字才是。
本以为会去那香火昌盛的仁和寺,却没想到一路骑马,来到了一座有些偏远的寺庙。
坐落于半山腰的青山寺,几乎可以用人迹罕至来形容,倒也有些心灵虔诚的信徒不远路途艰难,每月坚持过来烧香拜佛,捐赠许些香火钱,才让这青山寺支撑了下来。
所以当方丈得知有两个穿着青衫的秀才来临之时,便立刻亲自出来迎接。
“老衲乃本寺方丈,法号戒嗔。见过二位施主。”穿着有些破旧的袈裟,一个干瘦的老头,双手合十,朝柳凭与祝英台行礼道。
“见过方丈。”柳凭与祝英台连忙回礼。
祝英台道:“方丈我又来打搅了,上次听闻方丈讲经,破去心中块垒,念头至此通达。真是感激不尽。”
方丈道:“此非老衲之功,本是施主悟姓所致,何须道谢?
祝英台道:“虽有悟姓,但不得点拨,哪里能通达?不谢方丈谢谁?”
方丈双手合十道:“言重了。既有贵客降临,老衲当亲自指引,来,请随我一一游览吧。”
祝英台忙道:“多谢方丈。”
一路参观,听着这老和尚的讲解,倒也有趣,柳凭和祝英台很快便来到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何叫大雄宝殿呢?”柳凭突然问道。
祝英台白了柳凭一眼,显然有些鄙视他,连这也不知道。
方丈呵呵一笑,道:“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柳凭点了点头,又问道:“佛法僧三宝详细指的是什么呢?”
祝英台不得不插口道:“奉常,这话就有些失礼了。”
“无妨。”方丈轻轻摇头,然后说道:“既施主如此好学,我又岂能不一一告知?”
“这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
“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万四千法门。”
“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听着讲解,柳凭不明觉厉的哦了几声。
一路说着,很快便来到那镀金的佛像之下,祝英台双手合十,恭敬的祈祷起来。
而柳凭的目光却被旁边的壁画所吸引了——墙壁上画着无数散花的天女,其中一个垂发少女,收拈鲜花,面带微笑,却又有些勉强,眼神里似乎有些哀怨,樱桃小嘴张开欲言,似要倾诉一些愁苦事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