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仕途(断刃天涯)

第一百一十章 契机(1万2,继续坚挺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PS:很多读者说老断太多的暴露黑暗面了,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一直在隐晦的表达一个观点,我们这个国家,还是充满了光明的。最后,裸奔高呼,月票月票,我要月票!
车依旧在道路上颠簸着,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一些人,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正在平整道路。看看这些人的打扮,不像是路政的,倒向是当地的农民。杨帆不觉的多看了两眼,王伟新在边上笑着解释说:“这些人都是乡里组织的,自愿的出来修路的,都是附近的农民。山里人对道路的感情,不是外面的人能想象的。这条路修的四不像的,卞伟强到了黑沟乡后,就挨个村去动员,全乡的行政村工作都做通了,大家轮着派劳力平整道路。卞伟强这个人,倒是非常实干的,从部队上下来的干部。”
杨帆没有说话,王伟新低声问:“是不是下去看看?”杨帆摇摇头说:“不必了,直奔乡政府去。”
杨帆心里其实有点担心,这些路上的人是不是做给自己看的。尽管姥爷打小灌输杨帆一个理念,尽量把人往好处想,往好处看。可是,走进这个圈之后,杨帆觉得是个人,都得提防两手,不然天晓得会掉进哪个坑里去。
“王主任,这里为啥叫黑沟乡呢?”杨帆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王伟新听了不由的一愣,随即露出凝重的表情说:“小王,停车!”
车停在路边。王伟新开门时说:“杨区长下来看看就知道了!”
走下车,杨帆抬眼四望。只见道路在群山之间蜿蜒。道路边就是一道长长的深沟,伴随着道路沿着群山地底部往前去。顺着道路往前看,蜿蜒的道路如同群山中地一条蛇,而道路边地深沟。远远的看着颜色是黑的。
“这条沟大概有十公里长,下面有条河。前方的黑沟乡所在地,以前叫黑沟镇。民国地时候,这一代匪患横行,后来新四军来了,在这一带打游击。杀鬼。这一带民风彪悍,同时又淳朴。这几年每次区里搞经济作物推广,黑沟乡的百姓都积极响应,每次都失望了。这几年。年轻的小伙们大部分都离开了,到城里去打工,谁愿意背井离乡呢?没办法啊,穷啊!”王伟新说的有点酸酸的,杨帆听着不由心中想起了刘铁说那个梨贱卖的事情来。
“我听说纬县去年梨树丰收,梨贱卖到1毛钱一斤?”
王伟新点点头,脸上露出淡淡地感伤说:“有这个事情,当时推广种植沙梨。黑沟乡的老百姓踊跃响应啊。先后种了近三千亩。谁知道梨是丰收了,却没地方卖去。一毛钱一斤啊。老百姓不卖的话,也只能全烂在手里。现在梨树又要挂果了,好多农户根本就不管理了,让梨树自生自灭呢。”
杨帆眉头皱起,低声问:“区里怎么不帮忙联系销售呢?”
王伟新说:“谁说没有的?当时洪区长还是副区长,为了这个事情,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到处托关系想办法让收购商下来。可惜啊,人累病了,在医院整整躺了三天,效果却不明显。这也是他心里一块心病啊!今年初,卞伟强就带着几个人,到省城和附近省市的大城市去了,想办法为梨找一个销路,不能让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汗钱砸手里啊。结果,跑了半个月,依旧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发)”
回到车上,杨帆的脑里出现了大批梨烂掉的场面,心中不由的一阵一阵的刺疼。
“这个事情,得想办法解决啊!”杨帆感慨了一句,王伟新点头说:“是啊,可是怎么解决呢?洪区长带头买了一百多斤梨回家,放久了没人吃,梨烂了,家里全是发酵后的味道,半个月都没消除。过两个月,梨又要上市了,卞伟强每次见到我,都念叨这个事情。”
杨帆想了想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个市场开发和培养地问题。不过这些都太远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解百姓地燃眉之急,别让这些辛苦种下的果树荒了。”
王伟新听地眼前一亮,看着杨帆说:“您有什么好办法?”
杨帆摇摇头说:“现在一时去哪里找办法,我也只有个大致的概念。”
王伟新一听就苦着脸说:“现在卞伟强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等下你可别提这个事情,不然他非缠着你不可。”
杨帆呵呵一笑说:“这个我倒不担心,能为了群众利益做点事情,挽回点利益损失,这是我分内的事情。其实,我的想法还不成熟,也就是刚才那一下产生的念头。”
王伟新倒是想到杨帆的经济学硕士学位上去了,觉得杨帆没准真的能有办法呢,一脸急迫的说:“那您就说一说,路上正好结合实际情况,商量一下。”
“我的想法是,打造一个纬县梨的品牌。你看现在还有点时间才到上市的季节,我想办法从京城里请些专家来,然后以沙梨的营养价值做点文章,然后冠以绿色食品的头衔,再去网上弄一个专门的网站来介绍一下纬县的沙梨。力求把纬县的沙梨,打造成一个国内绿色天然食品的名牌,这是远的。近的呢,我们可以把梨包装一下,然后我去找些朋友打听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销售的路。实在不行的话,我可以找一找军队上的朋友,来个后勤大采购,当然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只能权宜一时。”
王伟新听的是目瞪口呆,这手都伸到军队里面去了。愣了一会神后,王伟新兴奋的说:“杨区长啊。如果这事情真地能办成了,纬县一万五千亩的梨树。就算是有个盼头了。”
杨帆听了心头猛地一震。不由地反问:“不是只有五千亩么?”
王伟新眉毛一横说:“是哪个说的五千亩的?明明是一万五千亩,这个事情我那里是有据可查的。”说着王伟新猛地征了一下,随后讪讪的说:“你说的五千亩是怎么回事,我明白了。这是上次市报的记者来采访时。某些官员接待的时候,说了假话,怕责任太大,少报了一万亩。”
瞒上不瞒下!这样的事情听着有点荒唐,实际上很普遍。
杨帆再次陷入了沉默,道路虽然依旧在颠簸着。不过感觉比原来要好多了,抬眼看看前方地路段,已经看不见那些拳头大的石块了,都是碎石上铺了一下细沙和黄土的混合物。
“王主任。这条路以前就是土路么?”
王伟新愣了一下说:“不是啊,以前倒是沥青路,不过时间太久了路况也非常的差。::首-发**::两年前把老路给扒了,重新弄地还没弄好就是了,现在财政上没钱,这条路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彻底的竣工了。”
“作孽啊!”杨帆觉得心头仿佛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纬县的问题尽管自己想回避,可是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这些问题自己真的能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么?杨帆一时心里没有答案!
“您呼叫的拥护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游雅妮有点恼火了。接连拨了六次了,杨帆的电话还是拨不通。该死的移动,不是说在喜马拉雅山上都有信号么?
一辆本车,一辆大巴,缓缓地驶出高速路口后,前排地秘突然回头说:“游董,前面有人来接咱们。”
李树看见游雅妮的时候,多少有点惊艳地感觉,这个女人实在是太漂亮了,关键是气质也很好。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从容的优雅。
吴燕介绍之后,在一阵闪光灯下,李树和游雅妮握手寒暄了两句,然后各自上车,奔着市区而来。
考虑到永泰集团也要来,吴燕汇报征求李树的意见后,把和星电的人安排在了天南宾馆。在宾馆的会客室里,游雅妮和李树进行了一次气氛和谐的会谈。作为市委记,李树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一点游雅妮心里非常的清楚。
这一次游雅妮带来的人不少,有技术上的,工程上的,还有一个谈判的团队,就落户高新技术区的最后细节,进行磋商,就是要最后讨价还价一番。
与李树的会谈正酣的时候,游雅妮突然来了一句:“李记,怎么没看见杨科长?一个星期前,他还去南京找我来着,生拉硬拽的让我尽快把落户宛陵的事情确定下来。说什么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所以我就亲自来了。”
李树的嘴角微微的一阵抽动,脸上依旧微笑着问:“怎么?小杨同志还说了些啥?”
游雅妮微微一笑,艳光晃了李树一下后,这才不紧不慢的说:“他还能说啥?千方百计的想着法勾着我带钱下来投资,说的天花乱坠的,把个宛陵高新技术去都说成美国的硅谷了。”
李树听了不由的哈哈大笑,颇为感慨的说:“小杨同志精神可嘉啊,上次跟我说,在提拔使用之前,要把手头的工作交代清楚,让我给他一个星期的时间。没想到他去找你了,这个同志做事情有始有终,很踏实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