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两百零二章 平定领内(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就在武田胜赖猛攻仓贺野城的同时,在越中城生城,李晓向城附近各村的村民发布了刀狩令。
所谓刀狩令,在战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人是柴田胜家。
当时柴田胜家作为织田家北陆军团的总大将,坐镇越前。而朝仓家被织田家剿灭后,越前已成为一向宗的重灾区,所以柴田胜家为了防止一向一揆的发生,下达了刀狩令对民间武器实行没收。
除柴田胜家之外,在历史上真正大规模实行刀狩令,是天正十六年(公元一五八八年),由天下人丰臣秀吉下达的。
说到刀狩令,就不得不提到兵农分离。
虽然说丰臣秀吉直辖领内石高并不高,但因为控制了全国大多数港口,矿山,所以手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这才养得起成建制规模的常备军。
如此丰臣家就脱离了过去战国大名,那般从农村里动员农兵,以武士+农兵结合的作战方式。
兵农分离,农民就可以安心种田,不用被征召,而打战就交给更职业化的常备军来进行。
农兵分离的好处虽显而易见,但维持军力却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而对于主要依赖农业经济大名而言,每年之中可能是灾年也可能是丰年,收入十分不稳定。
若领内大规模歉收,大名和手下家臣自己肚子都吃不饱,还维持常备军,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兵农分离,在战国时也只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样,控制全国大半矿山,商业贸易的天下人才玩得起。
虽然常备军是一个负担,但由于常备军同武士一样,集体居住在城下町,所以等于同时也刺激城下町的发展。
也是后来战国后期,因为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聚集,而城下町商业逐渐繁华的原因之一。
正如江户时代,江户城之所以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几座百万人口之大城,一个是因为参勤交代制度,各藩的大名每年都有半年需居住在江户,同时大名家臣,家族就必须跟随,而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德川家旗本?御家人,武士这部分人口驻扎在江户城内。
这是有了人口聚集,各相关的匠人,商人也随之进驻,商业才大大发展,人口密集度的增加,成为是带动江户城繁华很大成因,以至有了以后江户文化的诞生。
而兵农分离的实现,意味着可以不征召农兵作战。
那么继续让农民持有武器,反而容易引发一揆动乱和地区治安的不稳定。
此外刀狩令的实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幅削弱,如国人,地侍这样低层既得利益者手上的权力,让大名对地方控制力增强。
历史上丰臣秀吉实行刀狩令,就是实行了兵农分离后,才颁布下的。
当时的目的就是以此来防止一揆的发生,并且保证年贡的收入,同时稳定了治安。
后来丰臣秀吉将刀狩令收缴上来的铁器,给京都方广寺铸造佛像,门钉。此举不知是不是效仿秦始皇铸十二铜人。
李晓敢玩兵农分离,就是因为手头上有神冈银山的支持,手上有常备军,脱离了动员农兵作战的范畴。
还有就是领内治安相对安定,所以各村不必自备武器,来防卫山贼的洗劫。
而为了防止本地居民,蜂起反抗刀狩令的颁布,李晓才故意借玄理被杀一事,在背后推波助澜,因此调离了那帮一向宗门徒。
这帮人受一向宗蛊惑,很难被说服,若他们进行反抗,很容易造成杀戮,激起更大的民愤。而其他对抗税的村落,也可以在一向宗挑头的情况下,一齐向李晓动手。
最令李晓担心,就是本愿寺借口信徒被杀,而正式介入此事,万一哪个坊官一怒,号召信众对李晓发动一向一揆,那就真的糟糕了。
李晓受到一向宗信徒四方围攻不说,与本愿寺的关系恶化,也是武田信玄所不可容忍的。
到时候,武田信玄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一怒之下,收回李晓对城生城这一地的安堵。
所以李晓打算,将一向宗信徒,分离出来另作办法处理。
而少了一向宗,剩下的村子抗税的原因,有的是为斋藤家的遗党把持,而有的则缴不起年贡,更多则是跟风观望,看看有人挑头之下,有没有便宜占。
如果能免去年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皆大欢喜的。
所以对于这些非顽固化分子,李晓相信用武力威胁这根大棒,再施以对主动配合刀狩令的村落进行减税,这样的温情说服之下,对付这帮刁民还是很有成果的。
而且玄理被杀,这些匆匆组成‘讲’法会的村落,群龙无首。而没有一向宗挑这个头,李晓倒想看看谁这么不怕死,来尝试下他手中铁炮的滋味。
在出兵之前,为了颁布刀狩令,李晓还费心想了两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前两曰,有两个村的百姓因为争夺神通川上游下游,使用水源的用途,而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死伤二十多人。
李晓抓住此事,决定就此介入,作为实行刀狩令的口实。
第二个理由,鉴于本愿寺寺,玄理坊官大人挂于李晓领内这一重大恶姓案件。
李晓一方面派人向本愿寺表示玄理大师在自己领内遇害,而感到遗憾,自责,内疚,追悔莫及,另一方面则表示痛定思痛,决定收缴各村村民的武器,让同样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让本愿寺坊官安全在领内布道,不会挂掉。
做完这番表面功夫后,就在一向宗的百姓,集体去胜兴寺,请求不要作破门处理的三天后。
李晓将自己城生城中的五百常备一齐出动,一个村一个村开过去,用武力督促他们实行刀狩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