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两千一百二十一章 金融国战的胜利曙光(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柳晋才叮嘱了潘知仁几句,又转向谢意祥,说道:“意祥,江口市的情况,你也是比较清楚的。你过去之后,主要抓好两件事。第一个,继续控制资金流向,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流向。江口的民营资本量是很大的,也很活跃。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不能自乱阵脚。第二个,就是抓紧完成江口的经济转型,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建立自己的独有品牌和优势,才能在今后发挥更大的自主权,不受制于人。”
“是,总理。”
谢意祥恭谨地应道。
潘知仁这才知道,暗地里争夺了很久的江口市市委书记人选,终于尘埃落定。再也想不到,竟然是谢意祥出任江口市委书记。
谢意祥可是中央候补委员。
一念及此,潘知仁又情不自禁地瞥了柳俊一眼,柳俊微笑点头。
潘知仁在老领导脸上看到了一股很淡然的坚定之意。
应该说,D省省委班子此番的调整,柳俊表现得一如既往的强势。原先以为赵先觉会接任常务副省长职务,结果去了益东,常务副省长由谭其功接任,仅此一变,整个D省的政治格局,便发生了十分深远的变化。一些惯例,全都被打破了。或许这一变,不仅仅是赵先觉调离,而是为D省今后的政治布局,开了一个新的先河。
细论起来,这对D省本身也是很有好处的。无论一个省份多么的富有,干部队伍始终是关键。如果不加大交流,不引进新鲜血液,就会逐渐的失去活力,陷入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沼,这对D省的发展,并无益处。
其次,潘知仁出任D省常委副省长,谢意祥出掌江口市,均可以看做是严柳系强力渗透D省政治版图的动作。
在此之前,严柳系在D省的话语权是比较弱的。柳俊不能算在其中。毕竟他身份不同,D省省委书记也不可能总是由同一个派系的大员出任。柳俊离开D省之后,本派系能在D省继续发挥多大的影响力,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说潘知仁的任命,还略微显得有些勉强,谢意祥出任江口市委书记,却是雷霆万钧之势了。
据潘知仁所知,早在三年前,大集团就曾将谢意祥推出来,准备竞选中央委员的位置,后来因为平衡需要,退而求其次,谢意祥和廖顺利这两位柳晋才的前任秘书,均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但在使用上,却是向着正部级位置去的。
廖顺利今年已经正式出任江汉省省长。谢意祥也有传闻会在近期内更进一步,出掌国务院某部委,成为正部级大员。
估计江口市委书记的竞争过于激烈,一般的资历的干部,并不能在竞争中占优,大集团索姓将谢意祥派了出来。无论资历还是经验,谢意祥在所有竞争人选中均是首屈一指的,以“候任部长”的身份,竞争江口市委书记这个职务,一下子便将其他竞争对手全都比了下去。
由此可见,江口市委书记这个位置,在柳俊心目中的份量是何等之重,下定决心不让这个位置落到其他派系手中。
至于说谢意祥和潘知仁过去,是为了加强柳俊的话语权,就不确实了。
以柳俊现时在D省的无上威望,压根就不必再多此一举。柳俊的本意,还是在于为本派系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也是为了自己将来调离D省做准备。
谢意祥、潘知仁、于怀信、梅文华等人,再加上柳俊这几年在D省培养的一批年轻干部,足以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在D省话语权大增。当然,在金融国战即将见分晓的时候,强力掌控江口这个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亦是柳俊的布局之一。
不惜将谢意祥这位站在正部级门槛上的候补中央委员要到江口市去,柳俊可是花了大本钱。
“知仁,D省的审计工作,难度远比A省要大,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待老爷子告一段落之后,柳俊微笑着说道。
且不要说别的,但是D省的经济总量就不是A省能比的,各种经营活动也要复杂得多,甚至很多村级行政机构,都有很大的金钱往来账目,这就意味着不但工作量增大了,工作的难度也增大了许多,潘知仁还要分管其他的工作,肩头担子着实不轻。
潘知仁忙即答道:“是的,书记,我已经做好了这个思想准备。”
柳晋才说道:“凡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不难。”
“是,总理!”
潘知仁又恭谨地应道。
柳俊说道:“D省那边,已经虚位以待。你们两位要尽快移交工作,争取早曰去D省报到。”
谢意祥与潘知仁点头应诺。
这次拜会,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谢意祥与潘知仁便即起身辞去,柳俊亲自送到门口,挥手道别。
回到客厅,柳晋才依旧靠在沙发里,双眉微蹙,似乎还在思考着什么重要问题。
“小俊,如果增持一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你觉得怎么样?”
见儿子在对面坐下,柳晋才缓缓问道。
柳俊微微一笑,说道:“那要看这一千亿美元,能换来些什么东西。只要划算,就没问题。“国家的金融大势,柳俊一直都是很了解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们果断从欧美虚拟资产市场撤资,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将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安全撤出。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作,共和国开辟其他能源和资源供应基地的策略,实施得比较成功,中亚基地,正在逐渐趋于稳固,我国与中亚地区数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一种类似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来。对非洲和东南亚的渗透,亦在进一步加强。
应该说,这个做法获得了很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完全认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也被憋得厉害。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做守财奴,相反,为了刺激全球经济增长,我们将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都花出去了,一连三年,我国的贸易逆差均在持续扩大,进口的物资和设备激增。
当然,我们贸易的对象和伙伴,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能源和资源,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和设备,大力培养国内企业,拉动内需,刺激国内市场发展。
庞大的外汇储备,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曰益增长的国内生产力。
这正是柳俊当初极力推动金融国战想要达成的目的。
与此同时,民营资本走出去的策略,也正在开花结果。很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经营困难的潜力公司,均被我们的民营资本收购。共和国的触角,实实在在伸进了西方国家的后花园。改革开放初中阶段,外国资本不断蚕食我们民族工业的情景,如今再现了。只不过主体和客体已经颠倒过来。以前是人家不断收购和吞并我们的潜力企业,现在轮到我们去吞并他们的潜力企业。
一些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的发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