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柳省长总是不按常规出牌(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早上十点钟左右,正是丹阳市德城县的药材交易市场最活跃的时候,尽管已经是接近年底的季节,天气比较寒冷,药材交易市场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
不过曹晓国却不停地暗暗皱眉。
实在这个药材交易市场的情形过于混乱了,较之农贸市场犹有过之。各种奇怪的气味不断钻进鼻子,令人浑身不舒服。
曹晓国身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比其他的副省长下乡视察的时间多得多,都觉得有些难以忍受。他担心柳俊根本就受不了。
在曹晓国想来,柳俊就是那种典型的世家子弟。虽然外界评价,均将严柳列入“平民政治家”的范畴,但那也只是相对红色世家而言的。在一般官员眼里,柳俊绝对是世家子弟。仔细对比一下柳晋才和柳俊父子的官方履历,便能分析得一清二楚。
柳俊很小的时候,柳晋才就已经发迹了,贵为县委书记。柳俊大学尚未毕业,柳晋才已经是省委常委、大宁市委书记。柳俊刚一大学毕业,柳晋才则担任了J省省长,位居封疆。
照此推断,柳俊打小就是锦衣玉食,整个一公子哥儿。
如今更是高居一省之长,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地方,怎能呆得下去?
其实对于柳俊此行的做法,曹晓国心里是很不认同的。
这也太离谱了。
一省之长,竟然玩起了“微服私访”的游戏。
来丹阳市考察工作,倒是两人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的。五中全会开完没多久,柳俊便邀请曹晓国一起去丹阳市转悠转悠。
根据省政斧办公厅的行程安排,柳俊此番来丹阳市,足足安排了七天时间。这个行程表让曹晓国暗暗吃了一惊。自来省长就没有在一个地区考察那么久的。看来柳俊是下定决心要好好摸一摸丹阳市的实际情况,准备给他们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明年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就落在丹阳市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头上了。
曹晓国很清楚,取消农业税,在A省是一项政治任务,绝对没有腾挪闪避的余地,哪一个城市没有如期完成,柳衙内会毫不客气地出手。
熟悉柳俊的人都很清楚,工作上你要是给柳衙内打马虎眼,那可是自讨苦吃。
因为柳俊对待工作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A省政斧部门的工作作风,正在迅速转变,“勤政”已经成为A省政斧职能部门的曰常表现。你不勤政没事,只要你做好了坐冷板凳的准备。
柳俊监督治下干部的方式简单而高效。
当然,绩效考核这样的动作也是做的,但不流于形式,都是实打实的。柳俊崇尚的就是一种简单的监管制度。省政斧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不管是哪位副省长分管的,在“勤政”这一块,均是直接向柳省长负责。你管理的部门若是被群众投诉次数多了,柳俊就让你挪位置。
省政斧督查室干的就是这个活计。
曹晓国这种老资格的领导干部都很清楚,体制内很多弊端的形成,其实不是制度不健全,而是执行制度不得力。体制内人才济济,无论要制定怎样完美无缺的制度,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些制度制定出来之后,执行不力。
柳俊之所以显得能力特别突出,无非就是抓住了“执行”这个关键环节。
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有多硬的后台,你违反了制度,没有达到要求,柳俊便收拾你,绝不含糊。有了这样一个“认死理”的省长,政斧职能部门首长,谁不是胆战心惊,生怕出问题。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
柳俊却做到了,这就难怪人家对这位省委二号,敬畏有加了。
柳俊在A省政斧部门的空前威望,绝不是靠着“衙内”的大招牌得来的。
曹晓国对这一点,打心眼里佩服。
不管他是谁线上的干部,他还是很佩服这种认真的领导。
不过这一回,柳俊的行动还是超出了曹晓国的意料。考察丹阳市之初,柳俊还是中规中矩的,丹阳市的领导们冒着冬季的寒风,齐聚边界迎候,柳俊对大家也是笑容满面,并没有指责他们搞形式主义。对于这样的事情,柳俊不感冒,但人家做了,也并不当回大事去批评。柳俊不喜欢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同样,对这些东西也不是那么看重。你们要走个形式,也无所谓,反正迎来送往上的过场,你做得再好,也不能改变柳俊用人的标准。
在柳俊手下做事,要想进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出成绩”。
因为柳俊的强势,在人事问题上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要进步出成绩”的六字真言,大有在全省“蔓延”的趋势。很多地市领导干部,均在自觉不自觉的按照柳俊的标准要求自己。
丹阳算得是刘飞鹏实力雄厚的一个城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党政主要领导人,均是出自刘飞鹏的门下,但对于柳俊的视察,谁也不敢大意。
洪天敬就是试图与柳俊掰腕子落马的,最终成为第二个李政儒,被判处死刑,执行了枪决。
要说牛,A省地市一级的主官,还没有谁能牛过洪天敬的。
都说柳衙内“心狠手辣”,果然名不虚传,要么不动你,一旦决定动你,就下死手,绝无翻身的余地。
丹阳市的领导人,对于柳俊此番视察,无不心中惴惴,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柳俊在丹阳市区呆了三天,马不停蹄地考察了丹阳市的一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柳俊还是保持着老习惯,看得很仔细,问得也很深入,很认真的和丹阳市的干部一起探讨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
丹阳市的领导们也渐渐放下心来,看来柳省长此番视察,目的确实比较“单纯”。这对于丹阳市的干部们来说,还真是好消息。谁不知道柳省长是经济建设的超级强人?能够得到柳俊的指点,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何况柳俊手里还握着钱袋子,只要他笔杆子一偏,多给丹阳市一点扶持款,岂不是意外之喜?
柳俊上回去了一趟原南市,眼下原南市的情况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造纸企业正在正规化,污染得到了控制,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也逐渐开始取得一定的成效,坚持几年,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丹阳市如果也能得此机遇,经济加速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主政一地,能够造福一方,也是干部们普遍的心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