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要磨平柳俊这个刺头!(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柳俊在华东论坛上的发言,让很多人不满意。
因为明珠市的特殊地位,这个论坛虽然只是一个地方姓的非正式论坛,却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政坛要人的关注。不但国内政坛关注,国外政坛也关注。
以往两届的华东论坛,基本上都是一个声调,大家异口同声,“大干快上”。
结果今年就出了柳俊这么一个“刺耳”的异声。在一片“大干快上”的叫嚣声中,柳俊的“有序发展”就显得非常的另类。而且柳俊在他的发言稿中,还举了例子。尽管用的是“某省某市某某项目”这样的字眼,明白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情况。柳俊等于是指着在座一两位省长、市长的鼻子在大声“斥责”,你们阳奉阴违,故意与国务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着干,是何居心?
于向宏在核心会议上与柳晋才长时间争论,强项不服。
柳衙内便跑到明珠市来,当面还他一个“阳奉阴违”!
柳俊可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柳俊发言之后,程子清很不满意,当即打电话给于向宏,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让柳俊来明珠市“大放厥词”?
这个论坛是现场直播,程子清也在亲自观看的。
“你不知道柳家那小子,就是个刺头?明明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过来?”
程子清在电话里很不悦地问道。
于向宏可谓是程子清和敬秋仁一手提拔起来的,程子清是于向宏的“恩主”。熟悉程子清的人都清楚,程子清和亲近的人说话,历来是不怎么注意语气的。尽管于向宏已经贵为“于政局”,程子清的言辞,也依旧毫不客气,类似质问了。
其实于向宏自己,也憋气憋得厉害。那个晚上,于向宏在柳俊哪里吃了瘪,就预料到柳衙内再论坛上也不会说什么好话。却也没料到柳俊竟然会直接“举例说明”,指着鼻子开骂!
早知如此,就不该让他过来。发什么邀请函啊?
但这个话,于向宏又不好对程子清说,只得在电话里向程子清检讨了自己的失误,随即便开始上眼药。
“子清同志,这个事情,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当时郑浩说要邀请柳俊过来,我认为是没有必要。但是郑浩说,前两届都邀请了A省的省长,这一回不邀请,有点不大好。这个要怪我,没有把好关。要是直接邀请刘飞鹏,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对于程子清,明珠市的干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多数干部愿意叫他“老领导”。于向宏是个例外,他从不这么叫,而是很亲热地叫“子清同志”。有些人就觉得于向宏当了书记,骄傲起来,要和程子清平起平坐了。奇怪的是,程子清却没有丝毫的反感,反倒对于向宏十分满意。
说白了,就是因为于向宏将程子清的姓格摸透了,知道程子清很在意自己的年龄,不乐意人家叫他“老领导”。程子清主政明珠市的时候,可是比较拿捏的。
“郑浩糊涂,你也糊涂?当初就要把好关嘛!哼哼,还有那个刘飞鹏,当初以为他还不错,现在看来,也是不堪大用!”
程子清似乎怒气很甚,冷冷说道。
于向宏笑着说道:“子清同志,也不必生气。不就是一个发言嘛,什么都改变不了。”
程子清冷“哼”了一声,说道:“总之以后要注意。这个柳俊,就是个刺头。”
于向宏也是冷冷一笑,说道:“他也就是嘴巴上厉害,黄口孺子!他是刺头,咱们就找机会磨平他!”
于向宏想要磨平柳俊的刺,柳省长却并不给面子,在论坛上发言完毕,便借口省里有事,一刻也不在明珠市停留,径直去了飞机场,飞回A省去了。
柳俊刚一回到省里没几天,程新建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以往程新建打电话给柳俊,一般都是闲聊,要不就是预约。小俊什么时候到京师,大伙一块乐呵乐呵。这是程新建的最爱。程新建这一辈子,就爱三件事,第一是茅台酒,第二是朋友们一起乐呵,第三就是老大耳刮子扇人。
连号称“四九城里嚣张第一”的陶思青大少爷,都挨了程局两个火烧火燎的巴掌,外带几个爆栗。
自来公安部三局局长,就没一个有程局这般威风的。
不过这一回,程局却是有正经事和柳省长谈。
“那个,小俊,呵呵,那个什么华东论坛,我看了,真他娘的带劲。瞧着他们那一个个死人脸,尤其是于向宏的鬼样子,那可真是过瘾,呵呵……”
程局先就在电话里震天价的打了几个哈哈,柳省长不得不将话筒挪开了些,免得影响听力。
“小俊,那个事情,嗯,就是鹿门市那个案子,不太好办……”
打了一阵哈哈,程局终于说起了正经事,语气有点犹疑,也带着些许不好意思。盖因以往小俊交办的任何事情,程局还没办砸过,更不曾叫过苦。这一回,遇到难题了,程新建自觉“有负所托”。
“嗯。”
柳俊淡淡应了一句,静待下文。
“这个事情吧,邹部长、韩检都做了批示,要认真复查……”
程新建说道。所谓邹部长,乃是现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兼公安部长;而韩检则是中央政法委副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梁雪平受柳俊所命,倒是十分的尽职尽责,带着宋小蕾在首都的几个大衙门里进进出出,将状纸递了进去。梁雪平固然老实,毕竟是梁国强的儿子,只做个向导,还是不成问题的。中央政法委任何一个单位,都要给三分面子,不至于将他挡在门外。
加上有梁国强明白支持,程新建等人鼎力相助,最开始的阶段,十分顺利。状纸直接递到了邹部长、韩检和最高法院院长的案头。
但是邹部长和韩检做了批示之后,这个事情反倒生出许多枝节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