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四百三十五章 民主评议(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韩江要调走,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中组部派员与韩江谈话之后不久,N省省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带队,到团省委进行干部明煮评议,评议对象乃是现任的四位副书记和副厅级纪检员兼机关党委书记林明义。
这个就是明摆着要给韩江找一个接替者了。
省委组织部这么做,乃是程序上必须的。也不能就据此认为新书记一定是在团省委内部产生,假设明煮评议,几位副书记的风评都不大好,省委极有可能外调一位书记过来,或者和韩江一样,再从团中央空降。
明煮评议尽管不能最终决定团省委书记的归属,多少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最起码,如果明煮评议的结论不佳,就可能被对手当作攻讦的理由。
所谓关系网,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的。
对这次明煮评议,韦安邦做了精心的准备。
韦安邦不仅仅是团省委常务副书记,而且资历也很老。韩江调离,他自觉是最有希望顺序接班的。这么大的事情,他当然要去找胡为民。而这次明煮评议将由谁带队,大致什么时候进行,也是胡为民透露给他的。
既然是明煮评议,那么照规定,省委组织部的人将与团省委所有直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一谈话,了解情况,最后做出综合姓的报告,报送N省省委和团中央。
明煮评议之前,韦安邦找大部分中层干部谈过话,其中自然也包括白杨,甚至他第一个谈话对象,就是白杨。韦安邦也没指望白杨会在明煮评议时给自己大唱赞歌,他这么做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我老韦对你小白没啥意见,以前工作上有些磕磕碰碰,也很正常,希望你能理解。
白杨心知肚明,也就打着哈哈,应付了过去。
这个情况说明,韦安邦的“情报工作”不到家。他错误地估计了白杨与柳俊的关系,以为白杨从前那么维护柳俊,主要是出于工作需要。
你白杨是个成熟的中层干部,应该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认清形势,别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帮着柳俊那小子与我对着干,没那个必要吧?
韦安邦之所以会做这种判断,是因为他隐约了解一点高层的情况,貌似白建明与严柳,虽然私交不错,却并非同一条线上的人。
有两个中层干部,韦安邦自始至终没有找他们谈过话。
这两位,不问可知,一个是青基会王毅然,另一个自然就是学校部柳副部长了。王毅然与柳俊一道出席七岭冲中学的落成典礼,韦安邦就再不愿意见这个“叛徒”了,偶尔在委里开会时碰到,韦安邦也是高高昂起头颅,对王毅然视而不见。
王理事长的曰子,不是一般的难熬。
除了韦安邦,团省委有望接替韩江职务的,当然是排名第二的副书记池晓波。不过跟韦安邦比起来,池晓波劣势明显。
其一,她资历不如韦安邦,在委里的威望无法与韦安邦相提并论。
其二,池晓波在省里没有过硬的后台。
有这两点,大家也就觉得,池晓波基本上不大可能争得过韦安邦。
当然,韦安邦也并非占据全面优势,他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他得罪了柳俊。
大宁市管不到团省委,柳晋才毕竟是省委常委,最起码在常委会上握有一票。这犹罢了,柳俊的未来岳父严玉成,可是直接执掌省委组织部的大佬,且不说他是否会公然为“女婿”撑腰,貌似在这个明煮评议里头给韦安邦找找岔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好在这一点隐患,胡为民为韦安邦消除了。
省委组织部带队过来做明煮评议的齐副部长,乃是胡为民线上的人。
这个也很好理解,虽然省委组织部部长杨宜安与严玉成关系密切,也是廖庆开的嫡系,终归不能把省委组织部搞成一言堂。至于严玉成,政治智慧更加不可能如此之低,为了在省委组织部搞所谓的一言堂,而给高层留下喜欢弄权,不能容人的“恶名”。
因此这次明煮评议进行得非常顺利,大部分接受谈话的中层干部,都给予了韦安邦很好的评价,说他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总之能用到领导身上的正面定语,基本上都出现了。当然不是一个人这么说,组织部这是综合了大家的意见。
齐副部长原本没打算找柳俊谈话。
中层干部正职,也就是说各部门的一把手,照例是必须全部谈话的。但副职就不一定了,组织部的同志可以酌情决定。
不过韦安邦却主动要求齐副部长找柳俊谈一谈。
“总不能明煮评议全是好话吧?也该有些不同的意见才对。”
这是韦安邦与齐副部长私下交心的时候说的。
齐副部长想想也对,便笑着说道:“也好!久闻大名,咱就见识见识这位柳公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生了三头六臂!”
一见之下,柳公子自然颇令齐副部长失望。
也就是个很普通的年轻人嘛,除了高大帅气一点,没啥特别出众的地方,与他背负的“盛名”两相比较起来,有不小的差距。
“柳俊同志,你好!”
齐副部长皮笑肉不笑,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齐部长,你好。”
柳俊微笑着与齐副部长握手,脸上笑容虽然不是十分真诚,起码比齐副部长要灿烂得多了,很合乎下级见上级的礼数。
“柳俊同志,请坐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