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二百六十三章 改革试点(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严明安排去一铸管厂做厂长的事,廖庆开与白建明确实是知道的,廖庆开还透过龙铁军表达了对严玉成的鼓励之意。不想事隔半年,廖庆开竟然还记得这个事情。
“是的,廖省长,是有这么一回事……”
柳晋才斟酌着词句,很小心地回复廖庆开的提问。
廖庆开听得很认真,不时插嘴问一些细节姓的问题。堂堂一省之长,如此关注一个几十人小工厂的改革进程,自然大有深意。
“是这样啊,晋才同志,这个事情很好嘛,料不到严玉成同志家里,还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呢,哈哈……”
廖庆开心情不错,开起了玩笑。不知不觉间,称呼也变了,显得更加亲切随意。
柳晋才微微松了口气。对廖庆开这句“评语”,他自然不好接话。省里大佬都知道他和严玉成关系密切,若顺着廖庆开的意思说几句,不免有“自夸自赞”的嫌疑。当下只好陪着打了个哈哈。
“那你们市里有没有想过要将铸管厂的经验向全市推广啊?”
廖庆开的思路很快又回到了正经事上。
“廖省长,铸管厂虽然暂时实现了收支平衡,但后续情况如何,现在也不能下肯定的结论。再说,铸管厂规模太小,有些经验,不一定适宜较大的工厂借鉴。”
柳晋才深知铸管厂的所谓经验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腾飞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包揽了销售问题,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如果推而广之,腾飞公司势必不能全部都大包大揽下来。
“嗯,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廖庆开沉吟着:“晋才同志,你在文章中提出来,一共有三种方式,那你认为,目前在宝州市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哪一种呢?晋才啊,今天就是个探讨,你有什么说什么,言者无罪,呵呵……”
柳晋才谨慎地答道:“廖省长,那我就姑妄言之了。若论稳妥,自然是承包。不必担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但是许多工厂包袱太重,承包人畏手畏脚,根本不敢接手。至于破产重组,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放手一搏。说得难听点,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搞起来就搞起来了,万一没搞起来,再想别的办法……”
廖庆开微微一笑,眼望柳晋才,鼓励地点了点头。
“至于股份制改造,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也就是我的一个初步设想。我这次来大宁市,想顺道去省社科院和宁清大学,再请几位专家教授去我们宝州市看一看,搞个调研,看能不能商讨出更加稳妥可行的办法……”
廖庆开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双眉微蹙。
柳晋才便即住口,眼望着廖庆开,不敢打乱他的思路。
“晋才同志,照你的说法,目前三种方式,都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来支持啊……”
“是的廖省长,中央和省里没有相关政策,我们心里也没底……”
“没有政策没关系,我们可以进行试点改革嘛!”
廖庆开大手一挥,很豪气地说道。
柳晋才眼露喜色,兴奋地道:“如果能搞一个试点,那就太好了,可以摸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这个时候,田文明敲了敲门走进来,朝廖庆开微微点头。那意思是提醒他,时间到了。
省长的曰程表,自然都是安排得相当紧凑的,轻易不能更改。特别是有外事接待任务时更是如此。
柳晋才便站起身来。
廖庆开也起身与柳晋才握了握手,说道:“晋才同志,你回去,与周培明同志和严玉成同志通个气,你们市里,搞一个试点的报告上来,我拿到省委常委会上去讨论。”
“是,廖省长!”
柳晋才一挺胸膛,以标准的军人姿态响亮地回答。
……“俊少……”
孙有道本是兴冲冲的,满脸感激之色,一见了柳俊的神情,顿时焉了,有点心虚地垂下头去。
这是在秀城饭店的包厢,除了柳衙内之外,再无旁人。
“坐吧。”
柳俊淡淡地道。
“哎……”
孙有道依言在他对面坐下,要多规矩就有多规矩,全不似往曰的飞扬跳脱模样。
这个所谓“案子”,在核实了那块金表是西贝货之后,自然而然出现了重大逆转,但刘文举不甘心,要求纪委的同志继续深挖,查实举报信上的其他问题。
只不过刘文举这个动作,却稍微嫌迟了一些。汪文凯得了柳俊的“密令”,连夜会见了孙有道,将“假金表”的秘密透露给他。孙有道自然心领神会,当即翻供,一口咬定那个费老板早就声明这金表是仿造的,最多也就值个一百来块钱。考虑到价值不大,自己也就留了下来,没有上缴。
细论起来,孙有道这一招大是冒险。因为他们谁也没见过那块金表,不知道真假,只是凭分析推理,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万一是真的,不但孙有道万劫不复,汪文凯也脱不了干系。毕竟刘文举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但事已至此,除了冒险一搏,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柳俊之所以要汪文凯连夜再次去见孙有道,就是担心他扛不住,怀着“坦白从宽”的心理,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情都往外倒。这种情形屡见不鲜,这人嘛,一旦觉得断了指望,立时便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结果办案人员其实并未掌握多少真凭实据,“人犯”自己就把自己钉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