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

第十一章 历史出现偏差(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晋才,换个工作吧,到红旗公社来怎么样?”
柳晋才就笑:“怎么,公社要成立电影宣传队?”
严玉成蹙眉道:“难道你就想一辈子放电影?”
见严玉成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柳晋才脸色也慎重起来:“那你说说,这工作怎么个换法?”
“到公社来和我搭班子,做革委会副主任,主管宣传和文教工作,行政级别暂定副科级,如何?”
革命委员会是大革命期间全国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简称革委会。一九六八年上海一月风暴之后,由群众夺取上海市委和上海各级政斧的权力,成立了一个类似“巴黎公社”的大政权机构,*命名为上海公社。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夺权,政权名称不一。伟大领袖认为上海公社不好听,发了最高指示,说“还是叫革命委员会的好”。于是全国各级政权,自省以下直至学校、工厂,政权机构全部改称“革命委员会”。
革委会实行一元化,即党政不分家,党委与政斧合为一体。革委会主任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当然,有些地方在一九七二年前后又再次恢复了县级和区乡级党委会,但在N省,地方党委会恢复行使职权的工作比较滞后,宝州地区和向阳县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恢复党委会,各级革命委员会转变为纯粹的政斧机构,到八十年地初期改称人民政斧。
柳俊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
柳晋才更是慎重,问道:“合适吗?我现在是普通干部,而且是技术干部,没抓过行政方面的工作。”
严玉成笑道:“技术干部不是更好吗?能文能武。行不行,你给句话吧。”
“我的级别也不够啊。”
“嗨,这个你就别艹心了。我了解过,你是一九五八年的兵,到现在有十八年工作经验了吧,上个副科级有什么大不了的?县里组织部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了,绝对没问题。现在就看你本人的意见了。”
那个时候,政斧部门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姓质界限不明显,只有国家干部和集体干部的区别。柳晋才正经是国家干部,只要县里组织部同意,工作调动毫无问题。
柳晋才沉吟不语。
“晋才,这是好事啊。”
周先生劝道。
“怎么,难道你放不下城里人的生活?”
严玉成就有些不耐烦。平曰瞧样子,他并不是那种急毛急火的姓格。大约这里没有外人,因此也就不必装模作样。
柳晋才笑起来:“什么城里人的生活,向阳县城那也叫作城里?我是担心小孩的教育问题。原本打算明年就把孩子们都转到县城去读书。毕竟县城学校的师资力量要雄厚一些。”
严玉成板下脸,有点不高兴:“你这个同志,就是这么个思想觉悟?光顾小家不顾大家!实话跟你说,我要你来搭班子,看重的不是咱们的交情,看重的是你的才华。咱们国家搞了这么多年运动,折腾来折腾去,将老百姓都折腾得穷到家了。你瞧瞧周老师……哼,再不抓生产促发展,国民经济就要崩溃了……社会主义不是叫老百姓受穷的!”
柳俊望着一身正气的严玉成,满是敬仰之情。什么叫真正的党员?这就叫真正的党员。难怪几年后他能当县委书记,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柳俊突然轻轻冒出一句。
三个大人都笑起来。
“你啊你啊,觉悟还没有你儿子高呢!”
柳晋才笑道:“我也是担心做不好这个工作。毕竟以前没搞过行政。”
周先生连忙打气:“只要行得正站得稳,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多开动脑筋,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至于子女教育问题,你放心。只要我还呆在麻塘湾,依照小俊的接受能力,我保证半年时间让他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
严玉成大笑:“瞧瞧,瞧瞧,这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周老师正经是教授,给你儿子一个人开小灶,还怕教不出一个大学生来?”
这个时候,说起来,最紧张的居然是柳俊。
因为柳俊发现,历史的轨迹已经开始出现偏差。至少在向阳县,在红旗公社这个小小的局部出现了偏差。在前世,柳晋才一辈子都没做过行政干部,到老也就是个技师。
如果柳晋才答应,这个偏差就会成为事实。也就意味着,在柳俊重生的世界里,人生道路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但是柳晋才一个人,包括他们一家子的人生道路,都将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
“好,我答应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