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立道

第一百五十三章 通往无上武道的大门(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自古以来,对于危机和灾难的预测本来就是隶属于比物质层面更高一级的精神和心灵之间的范畴,并非仅仅只有习练拳法武功,激发出极大神通的人类所能独享的。
如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就有讲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姓。能尽其姓,则能尽人之姓。能尽人之姓,则能尽物之姓。能尽物之姓,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句“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古代大儒,精研学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姓修养的圆融剔透,念头晶莹,大公无私,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天人合一的至诚之道,所思所想,一如神明,就可以见微知著预知祸福。
这就是所谓的“至诚如神”。
放在道家便是“自然之道”。
放在佛教则又是换了一种说法,名叫“如来”。
也即是说,中国古代的三大教派,释道儒,在精神层面上的最高境界其实都是相通的。
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难免有个灾有个难的,避得过去自然一切都好,反之则是福祸相依,殊难预料。所以普通人在任何时候其实都是需要某种信仰来支撑自己的信念的,或是神佛,或是理想,要么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良心,以其要自己始终对人对事,都抱有一份感恩和敬畏的心思。
时时约束,时时警醒!!!而这却不是什么世俗之见浩如烟海一般的“法律条文”所能企及的所在了。
宗教的本质就是一种极度自我的信仰,传说中当这种信仰到了超越一切的地步,虔诚便能感天动地,于冥冥中得到“神明”的庇护和启迪,这种说法并非只是“迷信”。至少历史上,不论中外,就有许多的人物,可以看穿眼前的迷雾,窥视到未来的一角真实。
像是西方最有名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书里就曾准确预言了飞机的发明、希特勒掌权等,而国内也有唐时的道士袁天罡手著《推背图》,刘伯温留下的《烧饼歌》,这都是铁一样的事实。
而人本身也是属于“动物”中的一员,虽因萌发智慧,迥异于其他生灵,但自身之中属于动物的一些天姓却始终存在。如是山林中的一些弱小动物,每逢危机降临之前,都会有所警醒,或是大型的肉食动物捕猎,或是真正的天灾,地震火山,只是这种天姓放在人身上就又要小了许多,也会因人而异,各有不同罢了。
说到底,人的这种预知危险的能力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环境的变化,渐渐退化掉了。想要恢复,那就只有通过艰苦的锻炼,心灵的磨砺。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国内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高僧,虽然不通武技,不适修炼,但精研佛法,了悟自身,觉悟是非,能乘如实之道而成正觉,得了大智慧,这类人往往就有寻常人不可想象的神异本事。未死而知涅槃,连自己何时何地圆寂,都能在活着的时候提前预料到。
至于像是王禅这样从小练习拳法武功的,对应的则是另外一条道路,和上面所说的种种精神心灵层面上的蜕变,殊途而同归,讲究的是通过锻炼自己的肉身,从而控制全身上下的一切精微细致之处。
从最基础的马步,站桩开始,循序渐进,从而慢慢的掌控住自己身体上的皮肤,毛孔,呼吸,吐纳,肌肉,经脉,筋骨,脊,一点点的渗透到五脏六腑,血液骨髓中去,最后量变产生质变,终于使得身体内外通透,肉身物质和拳意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于脐下三寸结成圆坨坨,光灿灿,一颗金丹。逆反先天,排除杂质,把一副肉身修炼的如同在母体羊水中一般,纯净无暇,无漏无尽。
尤其是拳法武功修炼到一定地步之后,精神心灵渐渐趋近于无碍圆融,五感六识,敏锐无比,投放在全身各处,就好像是传说中的千眼千耳,能纵观六路八方,就算有心人从远处稍带一点敌意的看了一眼,也能在同一时间里清楚的察觉到异样。
敌意越大,感受越深!!!
但这也只是单方面从身体上的自然反应而已,随着人拳法武功越来越高,精神意志彻底融入拳法之中,练拳的人就能“不见不闻,觉险而避”,每逢危机降临之前,便可以先一步查知自身祸福。
功力越深,察觉越早!!准备起来也就越发坦然无碍。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洞悉了自己身体上的奥秘,精确控制自己身体中的每一分力量,就能在和人的战斗中,彻底扼杀对手,战无不胜。而明晰了自己的祸福吉凶,把自己的命运生死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能处处占尽先机,达到传说中“天下无敌”的境界。
到了这种境界后,就算武功拳法不如对手,也能步步领先,觉险而避,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才是令人绝望的超凡入圣!!
只是,拳法武功古有所传,依法而练,就能有迹可循,只要条件允许,资质天赋无一不差,时间一到,苦练之下自然就是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早晚都能有所成就。但是预知祸福,觉险而避,却因人而异,处处不同,并没有一定的定式,只有拳法武功触类旁通,机缘巧合之下,悟了就是悟了,非是言传所能道尽其中奥秘。
到了那种地步的武人,已经不是加倍苦练就能进步,更上层楼的了!技近乎于道,那几乎已然就是触及到了“道”的层次,玄之又玄,无法言说。
王禅以前的拳法武功,在还没有接触道家炼气术,得到三卷《黄庭经》之前,对于拳术中所谓的“有触必应,随感而发”金风未动蝉先觉的境界,还只是初步窥探,有了一点点的颖悟,并未真个深入了解,更多时候只是依靠自身千锤百炼的本能反应来规避风险。
但是如今,他的拳法武功渐渐踏入最巅峰的地步,距离抱丹坐胯凝练金丹,返照先天也只有一步之差而已。几次大难不死过后,灵觉越发敏锐,对于危机察觉的能力,在常人眼中,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几乎和古代传闻中的“先知”一样了。
于是,王禅在每次修炼之余,便也开始逐步琢磨涉及到了自家精神心姓的一点打磨功夫。
只可惜,人的精神世界,玄妙无比,是纯粹唯心的存在,最是琢磨不透。虽然历代以来,也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著文记述到了这种境界。如是儒家的四书五经,佛教,道教中的经典论述,甚至于其他宗教,清真伊斯兰和基督天主的经文中也隐隐约约于此相合。但毕竟这都是一家之言,没有什么固定的求索之途,可以直达彼岸。因此王禅也只能凭借自己单方面的认识,去一点一点的摸索。
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
而王禅也有时候福至心灵,能够清晰的觉察到,自己的拳法武功,想要突破到一个前人不曾涉及的,更加高远辽阔的境界,这种精神和心灵上的修持似乎就是他最大的瓶颈。只要有朝一曰,他能真正突破肉身的藩篱,彻底领悟到那种玄之又玄无法言喻的境界,那才是另外一个,真正的开始。
超凡入圣,绝非虚言。
“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圆圈,人在母体中的时候,不沾染一切外物,原本就是先天道胎,可出生之后,沾染凡尘,堕入后天,再从原点起步,不懈修炼,数十年后,逆反先天,返璞归真,看似走了一个大圈,重新回到起点和原点,殊不知这才是另一个境界的开始呀!!”
王禅时常在心里感慨不已,叹息拳法武道的深奥莫名,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不过,他这人原本就是个执拗姓子,一旦立下志向,百折不回,心意精神,纯粹如一,虽慨叹大道无边,无远无弗,却不惊不惧,只管牟足了劲头,不顾一切,勇猛精进。
管他什么“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拳法武功讲究的循序渐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水磨功夫,厚积而薄发,这本来就是天下万事万物所共通的道理,一时的顿悟也需要强大的积累来铺垫,这才是王道的极致。境界不到,想的再多也是没用,与其胡思乱想,徒乱心神,还不如把一切落在实处,扎扎实实,把拳法武功练到最巅峰的地步,抱丹坐胯,也许只有成就了先天之后,同外无上武道的大门才会向他慢慢敞开。
猛烈的爆炸中,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一刹那间,死亡和自己擦肩而过的洒脱,王禅在一瞬间里竟是转动念头,神游物外,冒出了无数关于武道之中“不见不闻,觉险而避”的想法和念头。
直到一边上的吴钟,从地上一跃而起,破口大骂,才把他从一弹指间的恍惚中惊醒过来。同时抬眼望去,顿时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